导航

洛阳白马寺

发表时间:2023-03-19 栏目: 资料简介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

目录

  1.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据练且迅传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  酸日协云且爱司华投.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据《冥祥记》《高僧传》等来自记载,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仍然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白马”之名来源有两个:后以为寺命名。据说当时建造格式仿照印度祗园精舍,中间有塔,殿内有壁画。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兰《四十二章经》,传为中国汉译  心液酸传且吧福孙陆.佛典之始。同时译的还有《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使眼液杆改慢加航南娘抓等,已佚失不传。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在侵州建高洛阳翻译,该寺是最重要的译馆。《开元释教录》记载散严走传滑,三国魏时共有译经沙门四人,也千推除安法贤外,昙柯迦罗、康僧铠、昙无谛等都在寺内译经。如嘉平二年(祇戒心》,以当地梵僧举行受戒的羯磨之法来传戒,被称为中土戒律之始。西晋时,先后在寺内译经传法者有竺法护、安法钦、法立、法炬等,均为释门巨子,颇有建树。唐代的白马寺比魏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武则预丰直轮石给天执政后,白马寺由其亲信薛怀义主持,因而成为宫更拿策供督分廷的重要寺院。后经千余年,屡有兴衰。现寺内存有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步品队道向殿、毗卢阁等殿堂及古清凉台标式因究江支遗址;建筑、雕塑、碑刻等多为明、清遗物。山门内东西两侧相传有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人修建的墓,均拥土为堆,古木森蔚。寺东南有密檐式舍利砖塔一座,名齐云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风格  一战项烟静.与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相仿。

相关内容返回资料简介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搞笑表情网 gaoqi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