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莱州市第一中学

发表时间:2023-05-05 栏目: 资料简介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以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莱州府官立中学堂",后易名为山东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山东省立第九中学、山东省掖县第一中学,1988年正式定名为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老校和新校两个校区。总占地648.5亩,共有152个教学班、8300余名在校学生、1000余名教职员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

外文名称: No.1 Middle School Lai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简称: 莱州一中

创办时间: 1905年

主管部门: 莱州市教育局

校训: 诚、勇

知名校友: 张少华、王成斌、王式廓等

类别: 公办中学

现任校长: 战农刚

所属地区: 山东省莱州市

目录

  1.热鲜印孙特微顺度书学校概况   2.学校设施   3.学校成果   4.优秀学生(2000年以来)   5.师资力量   6.建国前

学校概况

学校坐落于莱州市,现有两个校区,占地648.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156个高中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9000多名,教职工上千人,是国内超么己封流收去大型规模的高中学校。

国粹辞赋文学对莱州一中的描述

莱州一中赋

莽莽神州,浩浩杏坛。渤海水滨,古邑掖县。山蜿蜒而秀美,水迤逦而清湛。钟灵毓秀,文化厚重而璀璨;人文悠久,尊师重教而雄繁。费直训于古易,左伯纸乎东汉,徐岳珠算鼻祖,道昭魏碑开山。文则蒙正殿魁,武则殿飏桂冠。宋有莱州学宫,明有东莱书院。初名府立学堂,乙巳创建;后谓省立九中,适逢战乱;西海中学,圭臬变幻。彼时也,学战兮倥偬,内忧外患;文武兮纵横,雨卧风餐。是以斯校者也,英贤渊薮,为国家磨瑾瑜;雄杰源地,为民族输瑚琏。洎夫掖县一中,饱经寒霰,春风化雨,凤凰涅盘。而今斯校,揭地掀天液报。其风采也,古木逢春,气宇非凡;英姿焕发,嘉淑连翩。其气势也,上摩苍穹而长啸,下踏厚土而震炫。立潮头以远瞩,行从容而领先。

若夫前瞻瞻以后顾,云催雾趱;左忆忆而右思,雨润风卷。红墙龙蟠,白杨凤崭。苍劲兮全呢具笔境色苏吃松柏,英挺兮水杉。王字红房兮朝思暮想,奇石莲池兮魂绕梦牵。容与于林荫当训之下,思绪万千;周顾于故地之间,感慨流连。彷佛兮件可控道士虽皎若明月而亮洁,恰如兮煌若朝日而灿烂。或砌围墙,浃背流汗;或泡图书,微阐精研。德智山依屋本迫室滑先乡愿洋洋兮勤工俭学,蔬菜茁茁兮僻隅菜园。嗟尔乎!伟乎高哉!其意志也,如易水端劳船时萧萧之壮怀;其宏猷也,如  装秋胶判兴先突践.泰山巍巍之登攀。学则闻鸡起舞,无畏寒暑而冲关;教则身体力行纪我普较杀,无论朝暮而智殚;宿则通铺草褥,不计冷寝而心甘。玉米窝头乎咸菜伴,萝卜素丝乎油脂罕。半锱铢省其用,处处节俭;一麦馍分其食,人人安坦。诚夫清苦而乐,志凌霄汉。驾长车而踏贺兰之巉,驶艅艎而击大洋之澜。

屋例钱案己至若金声老校,位于文昌路之南段,护城河之东岸,历沧桑乎延绵;银辉新区,踞于光州街化坐客送是显之东端,状元门之左边,适葳蕤乎修曼。法桐兮茂盛,玉兰兮娇妍。银杏静默,满珍果之高悬;修竹无语,皆清气而贞廉。教学楼内,飘书声之回旋;运动场间,现纵跃而腾翻。墨池湖面地拿虽波种治凯采志,升氤氲之雾岚;实践苗圃,摇醉  扩防.红而紫萱。歌声时起,忽潋忽滟;笔墨时挥,或浓或淡。法箴楼、鹤绂楼,楼楼壮观;少波厅、式廓厅,厅厅庄严。三相道口,风拂英男之冕;三凤路首,雨湿靓女之衫。况夫跬步徜徉,弱冠吟于柳岸;正襟危坐,豆蔻读于桃源。方其春  室煤团假停可哪参真虽.风乍起,花如彩练。腊梅浅笑,迎丽日之新暖;杏花启唇,送皓月之旧寒。月季燃烧,连翘成串。瞻红结入广形久常货火其如簇,眄金黄其如团  最拉春划病营含.。怪石久沉思,湖水常漪涟,水上白鹅游,波下红鲤欢。丁香与蔷薇竞芳,芍药共牡丹齐艳。秋风徐来,满院余绚。嫣红石榴,似村姑之羞颜;联袂柿子,如灯火之犀燃。噫吁嘻!若帝宫之园林,似瑶池之仙苑。于是教而废寝忘食,学而孜孜不倦。莺啼不闻,鹊噪不眄。延颈跂踵,卧薪尝胆。

至乃新老一体,舸艨巨舰。六百亩校区欣欣向荣,万余名师生勃勃争嫣。遵履"诚勇",铭记镂镌:诚恳而敬慎朴实,坚苦而进取果毅。"行胜于言,自强不息"。学苑沃兮兰芷来,师生勤兮艾蒿去。金玉兮满堂,琮璜兮大器。教人成才,舍我其谁?中国百强,超然卓立。遂夫旗开得胜,群星雄隽;云剂培里化距火远适是什再接再砺,列宿魁元。众多英杰,跨入高校之门;大批人才,走进堂奥之殿。盖以精细高效,严格规范。既备禅心,又具道眼。谙晓《九经》,熟读《通鉴》。不附地锦之藤,只攀昆仑之巅。况乎请入翰林,与太学以互动,荐能举贤;步出国门,同西校以交好,极目望远。师则以孔子  行坚吧期否术汉知创找不.为楷模,生则以颜回为遵典。呕心沥血,常燃烛以光灿;谆谆善诱,每举一而反三。关行参延审她爱有度,乐群无间。厚德在于修尚,笃学在于自检。乐思使人明慧,守恒使人渥涣。点面相济,互为鞍衔。远奢华而心曲,近淡泊而意坚。仰长天于无愧,俯大地乎无惭。遂乃风啸啸而直上,雨淋淋而招飐。

浩哉斯校,何其遒健!雄哉一中,何其巑岏!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筑高台以宜福祉,倾身心而育贤彦。德为邻而芬芳,人为本而烂熳。教学主根,衡温斗尼重矛手建律质量旌幡。学以优而为崇,教以智而为焕。其子弟也,文理兼容,德才并肩。观乎海内遍其影,强国肝胆;闻乎寰宇皆其讯,报国联延。大道在前,无所畏惮。虹桥千架,但由吾之直贯;前路百条,愈有吾之爱怜。凭先贤之训兮强识,循今人之勉兮博览。百年芳华,吾侪熙焰;三个春秋,吾辈盈泛。舟摇摇以击浪,篷高高而扬帆。慕折竹兮随张仪,追贮柿兮从郑虔。潜蛟龙兮深海,驾宇航兮穹玄。振奋民族,从吾批苗鲜应政杨真落做歌肇启;复兴中华,由吾荷担!

山东布衣金学孟敬撰于癸巳冬月

学校设施

新校按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标准设计,占地500  越与端急负.亩,控制占地2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额3亿元,总体规划设计由全国一级注册建筑设计师、同济大学莫天伟教授担纲,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久.,坚持建设生态型增观粮境星形教学与生活环境,建脚倒娘着权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2000年11月奠基兴建,2002年8月启动办学。主要建设项目有:教学楼3栋,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楼3栋,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栋,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学生公寓10栋,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教师生活综合楼1栋,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学生伙房餐厅及特色餐厅各1栋,总建筑面积1.庆1万平方米。图书科技艺术馆,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阅读报刊图书资料,200余座大型电子功希式放械照阅览室和千余台学生用微机,可为月氧银也庆学生提供海量信息和学习支持,36间理化生实验跑审单室超国标一类配置,专业琴房、画室、舞蹈教室应有尽有。400米标准运动场2个,均为塑胶跑道,可承办国家级体育比赛。内部设施配套齐全,设有高标  的.准的校园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智能音响广播系统,为学校实施远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召开电  新新露情孩菜来结怕.视会议奠定了基础,也为快速访问Internet、Chinanet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莱州市第一中学

校园风光(新校)

 莱州市第一中学

校园风光(老校)

学校成果

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按照ISO9000国际通用管理标准实行标准化、高水平管理;实行校长分部管理制,优化竞争机制,形成了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以艺体教育和涉外教育为辅助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已与澳她化衡掌局块候间右回大利亚国际应用教育学会、英国公立赫特福德大学以及天津市树才中学  增凯如笔城安料述.等国内外学校

签订了合般缺限约完作办学协议,为各类学生的成长发展拓展了平台和空间;组建起后勤服务集团,在全市率先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形成了现代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今天的莱州一中以恢宏的规模、高标准的配置、优美的环境和开放式办学、全省领先的教学质量在省内外形成影响,国家教育部、省内外政府官员及各界人士、兄弟学校和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取国家教育机构先后巴批好紧米结座市居未有7300余人次来校考察访问,均给予极高评价。2002年11月,成功地觉为山东省高中建设与发展经附富析呼素水系弱验交流会议提供现场。全校  实零抗格农良仍果.师生员工正为创建全国名校而拼搏奋进。

优秀  距跳燃温站使元益弦酒.学生(2000年以来)

2001年,山东省文科第二名秦萌

2002年,山东省理科第二名栾肇鹏

2003年,山东省理科第三名孙晓路

2其004年,山东省文科最高分宿洁

2005年,山东省文科最高培心分林小杰

2005年,山东省理科最高分孙林峰

2006年,山东省理科胞至模设帝逐浓今已华第二名徐阳

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考试全国第一名郑亚惠

2010年,山东省文科最高分赵芳熠

2010年,山东省理科第二名混曾山全两权简拉场鲁王盟

2012年,山东省理科第云战沙三名孙泽正

2014年,山东省文科最高分马霄楠

2014年,山东省文科第二名郭佳佩

2014年,山东省理科第二名梁涵清

2021年,山东省高考最高分张真赫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蔡润圃,男,1965年8月生,莱州市文昌办北关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莱州市教体局局长、莱州一中校长。

 莱州市第一中学

蔡润圃

1987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91年8月任莱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科科员。1993年11月任莱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科科长。1995年5月任莱州市教育委员会普通教育科科长。1997年4月任莱州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科长。1998年2月任莱州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科长兼团委书记。1999年3月任莱州市教育委员会政工科科长兼团委书记。2000年1月任莱州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12月任莱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2004年1月调入中共莱州市委办公室,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7月任莱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史研究室主任。2007年1月任莱州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党史研究室主任,同月被推选为中共莱州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2007年6月任莱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同年被推选为莱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2009年12月任莱州一中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任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至今任现职。

1995.02、1996.02、1997.02、1998.02、1999.02、2005.01、2009.01先后七次受到莱州市委市政府嘉奖。1997.03月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儿少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09被山东省教委授予高中会考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99.09、2000.09被莱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莱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06被莱州市委评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7月被莱州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年、2007年、2009年莱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三等功奖励。2008年烟台市委市政府给予二等功奖励、获烟台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烟台市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烟台教育局评为"烟台市名校长"。

刘沣,男,1959年11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于家村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莱州一中特聘顾问。

 莱州市第一中学

刘沣

1978年9月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1982年7月任莱州一中教师,1997年9月任莱州一中教务处副主任,2001年10月任莱州一中教务处主任,2005年5月任莱州一中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2008年10月任莱州一中常务副校长,2013年8月至今任现职。工作突出,曾荣获多项荣誉称号。1996年被评为"莱州市杰出班主任"、"烟台市教学能手"。2001年荣获"莱州市杰出教师"称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004年被评为"莱州市杰出教导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2005年荣获"莱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8年4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座右铭:诚信待人用心做事

李波,男,1962年5月生,莱州市朱桥镇八里卜子村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莱

 莱州市第一中学

李波州一中常务副校长。

1981年8月参加工作,曾担任莱州一中化学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1999年8月任级部主任,2001年11月任政教主任,2009年9月任副校长,2013年8月至今任现职。现分管学校德育、安全及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多次荣获莱州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及烟台市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山东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个人。

座右铭: 踏实工作 诚实做人

王晓波,男,1968年10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小王家村人。研究生结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莱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莱州市第一中学

王晓波

1989年7月在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任教师、建筑专业教研组长,1997年2月在莱州市教育委员会任校产管理科科长、计划财务科副科长,2001年12月在莱州市教育体育局任计划财务科副科长、一中新校建设工程指挥部技术负责人,2002年3月任莱州市教育体育局财务审计科科长,2004年9月任莱州市第三职业中专校长、党支部书记,2008年9月任莱州市第一中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2009年9月任莱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因工作突出,曾先后获烟台市优秀指导教师(1992年、1996年),莱州市优秀教师(1996年、2001年、2002年),莱州市教学能手(1997),烟台市教育系统财会工作先进工作者(2002年),山东省教师住房建设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教师配备

学校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科研,打造了一支以首席教师和首席班主任为核心,以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为主力的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及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9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杰出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7人,莱州市十杰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高中教学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248人,莱州一中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11人。莱州一中大事记

建国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是年,莱州知府熙臣(字敬甫),秉清廷关于各府州县设学堂之谕,创办"莱州府官立中学堂"。校址选在考院(今云峰山宾馆址),因筹建未就暂设旧道署(今材机厂址)。招生1个班,40人,另有师范学生20人,附设于中学堂。设监督1人,监学1人,教习4人。秦××(名字不详)为第一任监督。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4月,莱州知府熙臣为筹措中学堂办学经费在北海书院设"学田缴价公局",变价处理学田。

7月,莱州府掖县学田缴价公局立碑记其变价处理学田及本息用向事宜。

是年,考院校址落成,学堂随即迁入,同时知府熙臣勒石登明学堂经费使用办法。(此碑于2002年5月1日被发现,现存莱州一中文博馆。)

是年,秦××离任,刘启昌接任监督。

清宣统元年(1909年)

是年,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师范学堂增为两个班,学校共有教习9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首届学生毕业离校。

清宣统三年(1911年)

春,招收新生1个班。

冬,国文教习赵金漳先生组织莱州同盟会准备反清起义,"拟在本校大举,以光复本县",被官府侦悉,派兵镇压,其好友、学生四人被捕遇难,赵金漳幸得脱险,潜回原籍。

民国元年(1912年)

是年,学校改称莱州中学校。刘启昌离任,刘章楹接任校长。

民国二年(1913年)

是年,莱州中学校改为"山东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刘章楹校长离任,李浩光接任校长

民国三年(1914年)

是年,原胶州"省立第十六中学校"和蓝村的"胶莱中学校"均并入莱州"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九中学校",学生增至两个班。 是年,宣统三年所招学生毕业离校。

民国4年(1915)

是年,招收新生1个班。

民国五年(1916年)

是年,招收新生1个班。

是年,筑教室1个,计3间。

民国六年(1917年)

是年,招收新生1个班。

是年,筑楼房1座,计5间。

民国七年(1918年)

是年,招收新生1个班。

10月14日,校长李浩光赴北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等学校校长会议",会期至11月2日。

民国八年(1919年)

春,学校成立校友会,制定校友会简章,定期出刊校友会杂志。

春,校友会出版刊物《杂志》,上载校训为:诚(勤恳、敬慎、朴实),勇(坚苦、进取、果毅)。《校友会歌》为:……愿吾辈务实勿徒存心博虚声,复愿我有恒,凡有志者事竟成。……赓歌祝前程,欲与鹅湖鹿洞争,是在共进行。"

5月,学生曹仞千等组织成立"十人团",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组织游行示威,查禁日货,募捐赎路,义演筹资。并编白话报,连同《公启》一文寄往上海《申报》。

春、秋,各招新生1个班。

民国九年(1920年)

春、秋各招新生1个班。

是年,李浩光校长离任,孙遵善接任校长。

民国10年(1921)

春、秋,各招新生1个班(始称12级、13级)。

民国十一年(1922年)

春,招收14级新生1个班。

秋,招收15级新生1个班。

是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规定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高中初中各3年,学校尚未执行。

民国十二年(1923年)

春,招收16级新生1个班。

秋,招收17级新生1个班。

是年,执行壬戌学制,学校只办初中,学制3年。

是年,孙遵善校长离任,李浩光复任校长。

民国十三年(1924年)

春,招收18级新生1个班。

秋,招收19级新生1个班。

是年,建楼房1座,计5间。

民国十四年(1925年)

春,招收20级新生1个班。

"五卅"运动期间,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运动,揭露英国人在上海犯下的罪行。

6月,出版《山东省立第九中校同学录》,李浩光校长作序,记载着教职工及14至20级学生名单。

秋,招收21级新生1个班。

民国15年(1926)

春,招收22级新生1个班。

秋,招收23级新生1个班。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春,招收24级新生1个班。

4月20日,出版《山东省立第九中学校同学录》,记载着教职工及19至24级学生名单。 秋,招收25级新生1个班。

是年,在学校学生自治会主席郑耀南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学生示威游行,要求当局取消读经和会考的决定。

是年,学校执行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的《学校历》规定,即秋季始业,中学寒假两星期,暑假45日,放假1天的节日有:中秋节、重阳节、武昌首义、国庆日(10月10日)、总理生辰、冬节、元旦、总理逝世纪念日、黄花岗烈士殉国纪念日、植树节、学生运动纪念日(5月4日)、惨案纪念日(5月31日)、夏节、学校纪念日。不放假纪念日有:世界劳动节(5月1日)、国耻日(5月9日)。

民国十七年(1928年)

开学初,学校借口张榜掉名,让郑耀南降两级重当新生,实则给予处分,郑耀南严正抗议,愤而离校。

春,招收部分学生,后并入25级。

春,王鼎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掖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6月,军阀刘珍年、刘志陆混战,强占校舍为兵营,学校被迫停办。

民国十八年(1929年)

上半年,军阀任应岐与黄风岐在胶东混战,学校仍被占作兵营,继续停学至暑期。

暑期,战事平息,学校复学。招收27级学生,后并入25级。

12月,出版《同学录》,记载着教职工及22至27级学生名单。

是年,学校定名"山东省立第九中学"。李浩光校长离任,朱文会接任校长,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

民国十九年(1930年)

春,招收26级新生1个班。

3月,遵照教育部关于"每年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的训令,学校宣传植树1个周。

7月,23级学生毕业。

秋,招收27级新生1个班。

是年,省教育厅拨款3622元,用以修缮校舍和购置教学设备及图书。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春,招收28级新生1个班,40人。

春,朱文会校长离任,彭雨霖(字沛民)接任校长。

7月,24级学生毕业离校。

7月,中共掖县县委派共产党员于仁乐领导九中和师范学生运动,成立学校第一个党小组,由于仁乐、张福之和韩程九(师范)组成。

8月,招收29级新生1个班40人。

9月,"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孙鼎、李殿魁(字佐长)、姜克明、沈荣贞等组织发动学生掀起"收复失地"、"抵制日货"的爱国示威游行。

11月,在抗日救亡形势的推动和国文教师王升初(共产党员)、理化体育教师耿慰绂、地理教师张礼贤指导下,28级学生马少波、王法传、张复庆、张铸龄、于明德、张烽、傅建基,29级学生张敬德、王登寿等发起成立天外文学社,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马少波任社长,张铸龄、傅建基任副社长,创办《天外》文学周刊(1932年1月改为半月刊),马少波任主编。

是年,学校组织毕业班共29名学生参加省级会考,成绩全部合格,及格率全省第1名。

是年,省教育厅拨款2031元,用于修缮、购置和运动会之费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1月,25级学生毕业离校。

3月,招收30级新生一个班。

春,学校召开规模较大的田径运动会,省厅拨运动会经费405元。 6月,学校组织军训,由于国民党军官带枪上课并虐待学生,引起学生不满。一天夜间学生张贴大标语"打倒彭沛民"、"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中国共产党万岁!"。彭沛民勾结军警进校搜查,无理解聘驱逐王升初、耿慰绂老师离校,并以取缔"非法书刊"为名,查封了《天外》半月刊,学生罢课4天。省教育厅迫于形势,罢免了彭沛民校长职务。

7月17日,奉省教育厅令高象九接任校长。

8月27日,录取31级新生45人开学。(报考人数为126人)。

9月16日,军阀刘珍年部进驻掖城,省军(韩复榘部)也奔集掖城,城内一片慌乱。是夜,校长召开教工紧急会议,商议避祸之策。

9月17日早,学生逃难离校回家,下午刘军占据学校,设为司令部。

12月,战事终息,刘军撤离学校,月底学校复学。 是年底,省政府208次会议通过九中迁址平度之议案,影响迅速波及全校及掖县各界。 是年,出版《九中同学录》。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2月10日,奉省教育厅令,高象九校长、校务处梁建常、事务处主任孟沧洲、训育处主任李士英去平度筹建九中,校舍定名为"山东省立第九中学临时校舍",共设五个院子。至2月23日止,九中新址设计规划筹建改修在平度县政府统一布署下,进展顺利。

是月,省政府迁九中于平度之令因掖邑人士赵森堂、宋鹏程、张勤三诸先生和地方议将旧道署地基11亩房舍40余间划归学校而罢。学校重修被战事所毁之房舍,同时又扩建新校舍,受到热心教育人士之襄助。遂立碑记之。(此碑尚存于一中)

3月,学校南邻崔姓菜农家发生地雷(刘珍年部所遗之爆炸物品)爆炸。全城震惊,致学校多处建筑被震坏,酿成巨灾,损失惨重。

是春,增添教学设备,包括教桌凳120套,礼堂大凳12条,办公桌、椅若干,新购保险柜、留声机、体重磅、汽灯等,添置图书仪器若干,教学及师生生活设施焕然一新。 春,成立学生自治组织"九中村政府委员会",27级学生李子育任常务干事。

5月1日,学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共刊出12期,5期后改为月刊。)

6月,26级毕业生参加全省会考,学校成绩居40所与考学校第7名。

7月,26级学生毕业离校。

秋,招收32级新生49人1个班。

秋,成立学校新一届学生自治会。28级学生马佑寰任常务干事,修定学校学生自治会章程。

秋,将各处室办公室均集中前楼统一安排,集中办公。克服精神焕散、效能不济之弊。

冬,中共莱阳县委在九中建立支部,梁辑卿任支部书记,由莱阳县委领导。

12月31日,举行新年大规模游艺会和成绩展览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1月,27级学生毕业离校。

春,招收33级新生1个班47人。

春,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指示,学校改称"省立掖县初级中学"。

春,成立学校第二届学生自治会,29级学生曲殿宝任常务干事。

春,将教务处、训育处合署办公,以便更协调地培养学生。

春,植树200株,木本花100株,校园隙地皆种草花,办公室前置盆花,种绿草地一处。

春,中共掖县县委在九中建立支部,李伯民任支部书记,隶属掖县县委。

5月,省教育厅拨款490元,购图书150册,杂志30种。学校图书3000余册。

5月,冯玉祥由济南去蓬莱,路经掖县时在省立掖县初级中学向师生讲话,传播抗日救国思想,使学生受到极大教育。

6月,28级学生参加全省第四届毕业会考,学校成绩列48所学校之第12名。

6月,出版《山东省立掖县初级中学同学录》,记载着教职工及33级学生名单。

7月,28级学生毕业离校。

8月,招收34级学生1个班,46人。

9月29日,校《文峰周刊》第一卷第一期出版。(每学期一卷,一卷12期,共出版5卷60期)

是年,学校为奖励学生刻苦读书,设奖学金制度,每学年3人获奖,奖金为每学期30元。 秋,成立学校第三届学生自治会,30级学生张永和任常务干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月,29级学生毕业离校。

2月,招收35级新生1个班,45人。

春,成立学校第4届学生自治会,31级学生李盛世任常务干事。

暑期,鲁西发生水灾,大批难民来掖,"同学会"发起募捐救灾活动。

7月,30级学生毕业离校。

8月,招收36级新生1个班46人。

冬,学校"抗日救国会"成立。孙耀祖任主席,张广和任副主席。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救亡运动。全校同学在抗日救国会的统一领导下罢课响应,并与莱阳乡师联合,彼此相互支持,把爱国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1月,元旦欢送31级学生毕业离校。

2月,招收37级1班35人。

春,成立第6届学生自治会,33级学生姜志尚任常务干事。

春,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学校通过"抗日救国会"号召学生集股(每人1元),办起"消费合作社",廉价供给学生日常用品,年终结账分红。

7月,32级学生毕业离校。

8月,招收37级2班55人。

11月,高象九校长参加全国中等学校校长会议。

12月,高象九校长编著的《最近四年的省立掖中》出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1月,33级学生毕业离校。

2月,执行部颁《中等学校强迫课外运动试行办法》,下午3时后不安排上课,每日运动2小时以上。

6月底,34级学生毕业离校,此时学校共有在校生233人,其中男生219人,女生14人。

7月,卢沟桥事变,县长刘国斌逃离掖县,学校失去正常秩序,惶惶不安。

9月,高象九校长传达省教育厅令,"省立掖县初级中学"解散。

民国二十七--二十九年(1938年-1940年)

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民国三十年(1941年)

秋,西海地委专署决定筹建西海中学,孙伯阿、邓缄三、沙晓东等负责筹建事宜。

秋,在朱汉中心小学举行招生考试,并确定了录取名单。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初,西海中学首届学生两个班(包括1个师范班)在朱由村开学,西海专署专员常溪萍兼任西海中学校长。学生按军事编制,实行供给制。

5月,张意远任副校长。

是年底,调西海专署教育科科长王熙斋任校长,张意远改任教务主任,沙晓东任总务主任。

年底,张意远任党支部书记,程钧、梅鸿运任副书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春,招收新生1个班,称为"永记",与1942年所招中学班("合记")、师范班("昌记")对外合称"永合昌"。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春,招1个中学班,称为"新记",学校对外称"新永合昌"。又招1个青师班,称为"青记"。

夏,"昌记"毕业,原"合记"改为"恒记","永记"改为"顺记","新记"改为"德记",学校代号为"恒顺德",青师班仍为"青记"。

秋,奉西海专署指示,西海中学与栖招莱联中在平度大田合并,改称"西海联中",后返回掖县,在七区(三元)上庄一带活动,许剑波任校长,吴幸之任副校长,学生400人左右。

11月,吴幸之任校长,任辉山任教导主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5月,西海联中(包括两掖联师)与南海中学(原西海中学分校)、两平联师合并整编,改称"西南海联中",常溪萍任校长,李新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平度北部梁家涧口一带。在校生500余人,均为调干生。

9月,八路军解放平度城,学校复称"西海中学",李新任校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6月,"掖县中学"在原"省立第九中学"旧址正式开学,掖县县长王鸣雷兼任校长,邓缄三任副校长主持工作。招收新生两级,其中一级1个班50余人,二级4个班200余人。

11月,国民党第一次进攻掖县,学校迁到梁郭马家、驿道台上。此时,粉子山战役打响,学校先后组织20余人,由指导干事张卿媛老师,带队参与战地救护两个多周。李惠英同学热情大方,工作泼辣,深受伤员们的赞赏,当即被部队选招为卫生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3月,学校迁到沿海区柳林头。

5月,1级50余人毕业,同时又招收3级学生两个班80余人。

9月,根据县委指示,学生疏散回家,教职工随机关转移。28日(阴历8月14日)晚,路过莱阳院上国民党军队据点时,遭到袭击,教师由子美、职员刘习凡二人失踪。

10月3日,掖城解放,"掖县中学"在柳林头复学,随后,根据上级指示,迁夏邱堡,改称"掖平中学",邓缄三任校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1月,按上级指示,"西海中学"、"掖平中学"同时停办。 11月,西海中学和掖平中学在沙河西杜家村复学,称"胶东区西海中学"。刘仁任副校长,主持工作。

12月,马晓初、阚作川等人根据西海专署指示,到掖县城里筹建"西海中学分校",选址于掖县城里东南隅机房街,马晓初任校长。教职员14人,招收学生2个班约80人(包括从西海中学本部转来的一个班)。

相关内容返回资料简介列表...

猜你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搞笑表情网 gaoqila.com